您的位置:幼教动态 > 正文

教育蓝皮书:近年来政府加大对学前教育财政投入

2014-05-16 10:05:28

\


       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研讨暨《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发布会正式发布了2014年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教育蓝皮书》指出,近3年各级政府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学前教育规模大幅增长,结构性质量指标明显改善,但当前还面临诸多问题,公平性挑战首当其冲。

  2010年之前,中央政府对学前教育几乎没有投入,地方政府对学前的投入也非常有限,多具象征性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教育蓝皮书》中指出,《教育规划纲要》发布后,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自2010年以来的3年中,中央政府在财政部和教育部负责的中央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专项项目、国家发改委及教育部负责的“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两个学前教育专项投入财政总量约500个亿。这两项以投入公办园建设、硬件建设(改扩建校舍)、倾斜中西部农村贫困地区为主。从地方政府来看,过去3年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具体数据虽不详,但据教育部数据,地方政府的投入总量超过1600亿。在此背景下,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占财政性教育总经费的比例在最近几年尤其从2010年以后开始有明显增长:2001-2008年该项比例一直在1.30%以下,2009年为1.36%,2010年为1.66%, 2011年为2.24%,到2012年为3.23% 。需要注意的是,该比例有着很大的地方差异,如2012年上海浦东区公办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为10.3亿,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15.62%;而在全国许多地方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这个比例要低许多,在2-3%之间,如安徽某县为2.63%,贵州某县为2.98%。

  随着系列学前教育政策的出台和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学前教育事业自2010年以来发生了显著变化,包括:第一,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持续增加。据教育部公布数据,2013年全国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7.5%,2012年为64.5%,2011年为62.3%,已提前4年达到《教育规划纲要》2015年目标(62%)。第二,学前教育规模(机构数和在园儿童规模)大幅增长。从2001-2009的8年间,全国幼儿园总数仅增长2.6万所,平均每年增加3250所;从2009-2013年4年间增加幼儿园6万余所,平均每年增加15000余所,2013年接近20万所(19.9万所)。从学前教育在园儿童规模看,2012年达到3686万,2013年达到3895万,已提前3年超过《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2015年入园规模目标。第三,公民办幼儿园机构及规模占比结构发生变化。2010年开始,公办幼儿园数量明显上升的同时(2012年为56,568所),民办幼儿园数量也出现持续增长,2004年时便已超过公办园数量,2012年达到12万多所,占比68.8%。从在园儿童规模来看,民办园2012年时开始超过公办园在园儿童规模,占比50.3%。第四,幼儿园结构性质量指标(专任教师学历结构、班级规模、生师比等)有明显改善,但与国家标准和国际上可比较的质量指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但当前学前教育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而公平性挑战便首当其冲。《教育蓝皮书》中指出,学前教育公平性挑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公共财政倾向于投入公办园,而“公办园”资源往往被优势群体家庭儿童所享有;第二,普惠性民办园建设并没有根本解决中低收入家庭子女“入园贵”问题;第三,农村县镇幼儿园与城市幼儿园相比保教质量还存在巨大鸿沟;第四,大多数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在城市还不能享受有质量保证的学前教育。为此,报告建议,政府对公办园的财政投入应该以服务弱势群体家庭(经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为条件;在幼儿园价格管制方面,可以考虑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实施梯度收费政策;加大对农村和县镇地区幼儿园教师队伍发展的财政投入;中央政府应将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学前教育入园率、入园率规模、质量指标作为城市发展和建设的考核指标,改变“四大类七大项”中的“综合奖补类”项目,以促进民办幼儿园机构、非政府组织、民办团体通过多种形式举办有质量收费合理为农民工子弟合格的民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