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园长专区 > 园所管理 > 正文

对区域教研计划制订中的几点思考

2014-04-11 14:11:00

    教研计划的制定是每学期初我们教研组长必修的一门“功课”,一份科学合理的教研计划将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园所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共同把好教研计划关”也是我们学前教研室工作的职责之一。近几年,我们借助大小教研组长研修班、每学期初的教研培训、分片教研联动、“优秀教研组”评比、《区域网上教研与现场教研相结合》的项目研究等平台和区域教研组长共研有效教研,应该说我区教研计划制定已走向规范,并有一定的质量。
同时,在区一级园复验、二升一指导、教学视导等工作中,在与区大教研组长互动、与部分二级园组长共同制定教研计划的过程中,有以下一些问题要引发我们进一步的思考:
 
一、关于教研目标制定适切性的问题
 
     目标是导向,教研目标在整个教研计划中是核心,起着统领整个幼儿园教研方向的作用。什么才是适切的教研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1、 是真问题
     目标的确定来自于教研组长每学期末的问卷调查、对本学期教研成效的反思;
     来自于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专业成长中瓶颈问题的理性思考;来自于对园所保教工作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研究和全局把握。因此,我们的目标制定一定要基于园情、基于情况分析的基础、基于教师的“真”问题,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最近发展区”。
     如:我区一所区级示范幼儿园,青年教师、职初教师在不断增多,教研组长发现这类教师在使用新教材中比较喜欢借鉴相对成熟的课例,但往往拿到成熟课例按部就搬时却不能深入分析教材、把握核心价值,对新教材中的许多素材点也不知如何下手,面对教材中众多的“素材点”,他们在选择时总是根据自己的理由“自圆其说”。经过与园长、教师的沟通,他们将教研目标定位为:实践研究新教材中适合集体教学活动的素材点,提高教师分析和解读教材的能力。
     这个教研目标,相对而言较为基础,甚至有的老师会觉得不太符合幼儿园的定位,但借助组长的情况分析,我想说的是这个目标是目前这个阶段幼儿园多数教师所急需解决的“真”问题,符合园情,符合教师发展需要,相信只有把基本功打扎实了,才能加快青年教师和职初教师专业发展的速率。
   2、能真解决
我们一直在强调:制定的目标切入点要小,要避免大而泛,是能在学期内达成的,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的目标,这个目标能真的解决一个阶段(一个学期)教师发展中的问题,让教师的收获也富有针对性、延续性。
   3、体现推进
我们知道:幼儿园制定的教研计划要与园的发展规划、保教工作计划等相匹配,围绕幼儿园的教研主题,在一段时期内,我们制定的教研目标应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延续性,做好有效的衔接,不建议在短时期内频繁的更换主题目标(如前两次研究游戏环境创设、游戏中教师观察指导,这次又令起炉灶研究集体教学活动,其实可以研究游戏中的分享交流)以保证教师研究经验的持续性,这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更为有益。
   从三个学期的教研目标中可以看出:目标的制定指向一个主题:学习活动的有效实施;反映研究的内在逻辑和连续性:先是学会确定重难点-学会设计重难点-学会在现场教学中有效解决重难点。通过这样的系列化研究,相信教师对学习活动的重难点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
 
二、关于教研活动的具体安排与教研目标的问题
 
    教研计划中的具体内容安排,实际上就是接下来这一学期每次教研活动研究的方向,具体安排是否科学合理,决定了本学期教研目标的落实度。可以说它是整个教研计划中最具有操作性的,如何计划好每次教研活动的安排,往往也在考量教研组长的专业能力,也是我区教研组长在计划制定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接下来,主要以某幼儿园2011年下学期大教研计划中的教研内容安排为例,说说教研活动的具体安排与教研目标的问题。
   1、围绕目标 准确把握
目标确定以后,对教研组长来说,接下来就是将目标吃透、研透,这能为接下来制定具体教研内容安排提供依据,并保证内容与目标的一致性。如何将目标吃透、研透,需要教研组长多充实和储备自身的专业知识,可以查阅和学习相关的经验、可以虚心求教,但一定要静下心来,围绕目标、根据园情好好的想一想,好好的将目标所涉及的内容进行梳理和筛选,最终才能提炼出最为适宜本园需要的内容安排。准确把握目标是我们教研组长必备的“专业能力”之一。
如:在该幼儿园的教研具体内容安排中,可以看出,教研组长进行了理性学习和深度思考,她将这个目标化解为教学活动的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预设的提问和生成的问题、梳理归纳和小结提升(后续研究内容)等几个内容,应该说,这几个内容的选择还是能紧扣“现场教学中如何有效解决重难点”这个本学期的教研目标,把握较为准确。
   2、合理分解 有序安排
内容的安排其实是目标的具体化、操作化的分解,教研内容安排要体现问题解决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具体内容安排要注重以实践研究为主。
如:从组长具体内容安排的结构来看,体现了有序和递进(从一节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入手研究,本学期是环境-方法-提问,下学期是梳理归纳-小结-提升)容量适宜,可完成。
   3、关注内在关联 因需而排
由于内容之间有一定的逻辑性和内在的关联性,不是说我每次研讨的内容经过一次的教研活动就可以解决的,我们的教研组长根据研究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师的实际需要等来安排具体研究的次数。
安排中可以体现同一问题的不同纬度研究(如针对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组长安排了两次活动(第5周和第7周))、可以是同一问题的推进性研究(如第十五周的预设提问和第十七的生成问题,针对提问教研组长连续安排了两次研究,侧重分明)、可以是同一问题的对比式研究(如有的幼儿园第一次内容安排是研究运动中材料投放的适宜性,第二次则安排为调整后的运动材料投放是否能更好推动幼儿发展)等等,具体的安排,需要我们教研组长关注内容间的内在关联和研究需要,因需而排。
   4、针对实际 体现园情
我们提倡:教研内容的具体安排要能反映园所园情的实际需要,也就是说,安排的研究内容要像自己的幼儿园,而不是随大潮,要体现自己的园所特色。
如某幼儿园有一个学期教研研究的目标是:角色游戏中的环境创设。教研组长根据园所的实际情况(教室小)将“根据班级场地小的实际情况研讨角色游戏的空间安排如何区隔更为合理,更利于幼儿的游戏”、“如何将游戏中的环境与幼儿点心有机的结合”等等列为教研具体研究的内容,这些内容是该幼儿园教师在创设游戏环境中切实要面临的问题,也是急需借助教研活动解决的问题,可见组长的内容安排上能针对实际,又能满足本园教师的实际需要。
 
三、关于大教研与小教研之间关系的问题
 
    幼儿园的园本教研活动一般包括面向全体教师的大教研活动和各年级组的小教研活动,大教研是解决全体教师实践中共性困惑、关键问题,小教研研究的一个是结合自己级组的特点从属于大教研研究的问题,另一个则是富有个性化的研究点。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接下来以某幼儿园大教研计划和大班教研计划为例,谈谈在教研计划制定时,我们可以如何合理把握好大、小教研之间的关系?
   1、从目标的制定上看两者的关系
大教研研究的目标具有统领作用,解决的是全体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解决重难点”的共性问题;大班教研的第一条目标从属于大教研目标,但具有大班的级组特点“大班教学实践中有效解决活动重难点的方法”,第二条目标则指向大班幼小衔接中的“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切入点小,富有操作性。
    2、从活动安排的次数上看两者的关系
一般而言,教研活动二周一次,根据学期的长短和研究的需要,活动开展的次数不定,但保底量是每学期至少要八次,但要引起教研组长注意的是:
(1)教研计划的布置(完善)、理论学习、教研小结不能单纯的作为1次教研活动的内容,容量太少,不能很好的体现一次教研活动的价值。如案例中第一次大教研活动的计划完善和教师理论学习合并在一起进行、最后一次教研小结和案例交流结合在一起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2)由于小教研活动还有个性化研究的内容,根据研究的需要恰当安排,也有可能研究的次数会略多于大教研活动的次数,这需要大、小教研组长统筹安排好。
    3、从活动内容的具体安排上看两者的关系
由于大、小教研组的教研内容整体上保持一致,教研活动内容的具体安排进度上也可以保持基本的一致,这样可以保证在大教研活动上,各级组之间有共同的研究话语权,彼此间的思维碰撞和交流互动更有价值。
在活动内容的具体安排上,可以这样来考虑:
(1)小教研先研,大教研共研
根据教研活动的需要和具体的进程,大教研组长可以请小教研组长在级组内根据研究的主题先行研讨,再到大教研活动上进行实践研究,这样就可以较好的发挥小教研研究的经验,也可以借助大教研组的力量,在经验分享与研究讨论中解决小教研研究时不能解决的瓶颈问题,实现同伴互动的最大效应。
   如大教研组第十七周的教研内容是:“教学过程中,对幼儿生成的问题教师如何判断是否需要追问,追问的核心价值是什么,能否为重难点服务?”,大班教研组则在第十六周安排教学实践课观摩(大二),研讨内容为:“教学过程中,对大班幼儿生成的问题如何有效追问,如何为重难点服务?”。
(2)小教研先研,大教研共研,小教研再研
在小教研先研,大教研共研的基础上,小教研可以将大教研研讨中好的建议、好的经验方法再次迁移运用到小教研的教师实践活动中去,帮助级组教师针对某一研究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实践层面的认识。
如大教研第七周的教研内容是:“根据各年龄段差异,教学过程中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要注意哪些问题,更利于与幼儿互动,从而为解决重难点服务?”,小教研组长围绕这个问题在第四周和第八周安排了两次实践研讨。
(3)小教研收集典型案例,大教研分享、补充与碰撞
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发展特点、学习特点的不同,导致教师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的不尽相同,所呈现初的典型案例也各不相同,而大教研面对的是各个级组的教师,因此大教研组长可以先请小教研组先收集案例,梳理适合其年龄段的经验方法,然后在大教研活动中分享经验、补充方法、碰撞困惑,实现教师收获的最大化效应。
如大教研第三周的安排是围绕优秀教师的课例研讨重难点的问题,大班教研则在第一周有针对的安排了一节大班优秀教师的课例观摩。这样充分保证了大教研活动的有效性(避免集体观摩课例占用大量教研时间、各级组之间的交流碰撞有质量)。
以上仅仅借助一些案例,和大家分享了我们对如何制定教研计划的一些认识和思考。计划的制定比计划的本身更为重要,需要我们的教研组长多思善疑,精心设计,这样才能真正把好有效教研的第一关,让我们携手,共同努力!